Chinese New Year...I have a week off, however, I have no schedule for this long holidays. And we have some traditional things to follow in this days.
Dec. 29 (Lunar calender)--> The legend...the kids need to stay up all night, the longer time they stay up, the longer life the parents can be...長年居住在外的遊子,會在除夕夜之前趕回家,以便與家人共進豐盛的年夜飯。這個時候,家人會把裝滿錢的紅包送給家中的老人與小孩;也會全家人一起守歲來迎接新的一年。相傳守歲可以為父母親增壽,因此除夕夜通常都是徹夜不眠、燈火輝煌。而且,在古老的傳說裏,整夜點燈尚有嚇走年獸的用意。此外,有些家庭還會在午夜之後舉行宗教上的特別儀式,最後則通常會放一長串的鞭炮來歡迎新年。在除夕夜的年夜飯中,魚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,因為魚象徵著「年年有餘」;韭菜則代表「永久」;蘿蔔有「好運」的意思,而魚丸及肉丸則代表「團圓」。此外,年糕意味著「步步高升」,水餃則因為形狀像金元寶,春節吃水餃意味著為來年累積財富。
Jan. 1--> To visit and offer new year greetings to the relatives; My parents don't have a big family, therefore, we save lots of time. 在春節裡最有意思的是「拜年」,晚輩向長輩,或親友間互相拜年,藉此表達問候關懷之意。出門拜年還有一個詩意的名字「走春」,有在春天到郊外走走的意味。親友相遇時,彼此拱手互道「恭喜發財」,家中有賀客臨門,主人也會準備各種甜食招待,發一點紅包給親友的孩子們。
Jan. 2--> To visit granny (mother site), it has to be today, not the day before or after.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,已成為中國人過年的習俗。假如是新婚夫婦,丈夫必須伴隨妻子返家送禮。傳說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,會使娘家變窮,所以都在初二回娘家,而回娘家也不能空手,必須要準備一些禮物,台灣話稱為「伴手」或「等路」。
Jan. 3--> 根據一個有趣的傳說,大年初三是「老鼠娶親」的日子,入夜以後,家家戶戶必須早早熄燈就寢,以便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;此外,人們並在家中各處灑鹽、米,稱為「老鼠分錢」。
Jan. 4--> 大年初四,所有的歡樂趨於平靜。當天下午,家庭主婦準備祭品迎接灶神及他的隨扈從天廷返回。灶神的歸來象徵著自由的結束,生活的一切又要回到神明的監視下。因此,我國有句俗諺:「送神永遠不會太早,迎神永遠不會太遲。」
Jan. 5--> 新年熱鬧的氣氛到初五告一段落,俗稱「隔開」,從這一天起過年的供奉品都要收起來了,工廠陸續開工、商店開市,為求大發利市,商家多在路邊祭拜「五路財神」,生活又恢復正常,熱鬧的新年氣氛一直延續至「元宵節」才算結束。
初六到十五間有許多神明的生日:初六是清水祖師誕辰;初七是「人日」,相傳天地造人,人是在這天誕生的;初八是眾星君的聚會時期,要拜自己的本命星宿;初九是玉皇大帝誕辰,台語稱為「天公生」,所以人們會在庭院或寺廟的中央準備祭品為玉皇大帝慶生。

Here is the link,
http://www.taipeitimes.com/News/lang/archives/2006/01/28/200329102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y12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